第一章 尊重领导的权威,说下属该说的话

领导永远是领导,即使你们的关系再铁,即使你们曾经相见恨晚,即使你们曾经促膝交谈说过掏心窝子的话,但请你记住,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领导的权威。既然作为下属,就本本分分,说下属该说的话。服从是我们的职责,尊重是我们的本分。

alt

1.任何情况下都应称呼领导的职位

聂晓去年才从重庆文理学院毕业,找了多次工作无果后,最近,她终于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文职工作。可是才上班一周,聂晓就感觉到办公室的同事都在议论她没大没小,让她每天对上班充满了恐惧。

聂晓很纳闷,自己在公司里从来不乱说话,做事情又勤快,怎么同事们就觉得她没大没小呢?后来从同事吴姐那里得知,自己才进公司,就跟着同事们管部门经理喊起了“老大”,这让同事们议论纷纷,也让“老大”感觉十分诧异。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遇到过像聂晓一样的困惑,不知该如何称呼自己的领导。叫得太亲切吧,怕领导感到别扭;叫得太生疏吧,又会让领导觉得生分;如果不太正式吧,难免会让其他同事产生想法;太正式了吧,又显得过于生硬。

其实,当我们不知道该如何称呼领导的时候,正式一点,直接称呼他的职位是最好的选择。张经理、王厂长、赵部长,这样的叫法确实很生硬,然而却并不失礼,也不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

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叫什么只不过是个称呼的事,只要自己工作能力够,叫对方什么也不会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在人际关系中,称呼往往被看作一个人身份的象征,体现这个人对别人的态度。职场是一个人际关系非常特殊的地方,职场人对于称呼的敏感程度更是如此。


作为武汉大学2009年的本科应届毕业生,祝小娟9月底办妥了所有报到手续,正式入职,成为了一个职场新人。

在入职的头两天,如何称呼办公室里的同事、领导成了祝小娟最大的困惑,为了搞清楚状况,祝小娟秉承多听少说的原则,“一方面我听他们之间是怎么称呼的,另一方面我尽量少开口,用微笑来招呼大家”。

很快,在公司的迎新会上,祝小娟发现,“公司是金融体系内的单位,因此很多同事、领导都是我们武大毕业的,有的甚至是我的直系学长、学姐”。有了这层认识,祝小娟主动上前与同事、领导开始套近乎:“学长,没想到我们是一个导师教出来的”;“师姐,当年在学校就久仰大名,今年终于一睹庐山真面目”……一场迎新会下来,祝小娟发现大家对于“师兄”“师姐”这些称呼一概笑嘻嘻地应承下来,十分受用的样子。

渐渐的,祝小娟开始不再腼腆,对着部门主管也直接以“学长”相称。然而,祝小娟不知道的是,在公司一向最忌讳拉帮结派,看她一个新人这么“亲切”地称呼领导,不少人揣测起她是不是有什么背景,而被她称作“师兄”的领导也颇为尴尬,但是又不好明说。

祝小娟起初还浑然不觉。不久她就发觉,部门主管跟别人经常是有说有笑,但一跟自己说话,态度就一本正经,除了工作上的事,其他话题很少交流。

“究竟是我哪里做错了?”祝小娟左思右想不得其解,正当她苦恼之际,部门一位好心的大姐提醒她:“你的问题在于没分清私人关系与工作关系,大公司历来就有派系之争,私下越是有关联的在工作中就越要避嫌,因此无论在面对谁的时候,都尽量要称呼他的职位,这样一来没有任何不妥,二来还能够让领导感到被尊重。”


新人报到后,首先应该对自己所在部门的所有同事有一个大致了解,弄清楚每个人的职位,对自己的上级,可以直接称呼其职位,如:张经理、王主任、李总等。而且在面对多位领导时,一定要从职位高的向职位低的逐一称呼。

同时,作为下属你还要注意,在称呼领导的时候,一定要面带微笑,眼睛直视对方,这会让对方觉得你很有礼貌,然而也不要直勾勾地瞪着对方,这反而会让对方觉得浑身不自在。对于身边的同事,你也要适当地多了解一些,以便正确地称呼对方。如果对其称呼不清楚,可以礼貌地问对方:“我是新来的,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您?”

2.对领导语含轻视,容易“吃不了兜着走”

领导既然为领导,上司既然是上司,自然有他们过人的本事,不是有强大的背景,就是有过人的管理能力,要不就是为公司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不然怎么就位置比你高?作为下属,要知道自己被领导掌握着“生杀大权”。所以,不管你是刚入社会就锋芒毕露的职场“菜鸟”,还是公司的元老,更别管你在心里有多看不上你的领导,至少在场面上得尊重你的领导,和领导说话还是悠着点,不然小心“吃不了兜着走”。


年初,在一个周一例会上,老总突然在会上激情澎湃:“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拿下张总的单子。”这张总可是本市一家炙手可热的上市公司的外联部总经理,也是机缘巧合,老总和张总在一次高尔夫训练中认识的,那张总也来过老总的公司,夸过公司很有潜力,不过谁都知道那都是场面话,要拿下张总公司的年度活动策划单子谈何容易啊。

于是田裕华按捺不住了,还没等老总把美好的憧憬阐述完,就在底下叹了一口气:“能行吗?”话说得很轻,可是开会的所有的员工都听见了。老总的脸色掠过一丝不快,但还是让田裕华说说这个目标不可行的原因。这田裕华也真是榆木疙瘩,一点都不看老总的脸色,腾地一下站起来说:“首先,张总所在的上市公司,他们的单子一般都会交给大的公司去做,我们公司在他们眼中连候选都不是,其次,接这种大公司的单子,需要强大的资金后盾,而我们现在的财务很紧张,要是接到张总的单子,肯定得停掉其他的业务,这就不划算了,最后……”还没等田裕华说完呢,老总一下子阴沉下脸,拂了拂手,打断了田裕华的分析。而周一的例会也在这样一种不愉快的过程中结束了。

后来的情景果然和田裕华预料得差不多,公司没有接到张总那个利润丰厚的单子,虽然在争取和张总的合作中,田裕华没少出力,为了想挽回那次在例会上自己的失言,为了谋求合作,甚至把自己的双休和节假日都搭进去了。可是毕竟大公司有大公司的规章制度,单子的事情并不是张总一个人说了算,更何况田裕华的公司也没有达到张总公司合作的硬性要求。

一年过去了,虽然公司也慢慢地茁壮发展起来,而老总总是对田裕华耿耿于怀,单子没有签成的原因,更是归结到了田裕华一个人头上。之后,田裕华一个不小心,上班迟到了,于是就被老总调到了无人问津的后勤部门。


不尊重领导,口无遮掩只会让领导厌恶你,或者给你个冷板凳坐坐,再坏点恐怕就是让你卷铺盖走人了。案例中的田裕华,如果选择在会议以后在老总的办公室里,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建议,那么自己的职业生涯也许会是另一种境遇。

现实中,桀骜不驯的下属不乏其人,甚至很多都有过刁难、冲撞老板的时候,然而他们将此看作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却忽略了在公司最基本的上下级关系中,尊重领导,维护领导权威是下属的义务。

当然有很多人说:“领导的能力还不如我,我干吗要尊重他?”也许这是事实,因为人各有长短,领导也不例外,也许他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你,或者是仅仅因为你的领导比你多混几年才有了这个职位。但是,你绝不能因此而瞧不起你的领导。

还有一些人说:“本来就是领导的错,凭什么我们不能指出来?”当我们犯错的时候,领导可以不顾我们颜面而指责批评,而一旦他犯了错,我们就不能幻想着以子之矛还子之盾了,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我们是下属,他是领导。


在一次会议上,经理宣布取消了一个活动,该活动方案的策划者周伟就阐述自己的理由试图说服经理,但经理并未松口。周伟很是生气,指责经理以往的诸多失误。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经理恼羞成怒,向周伟嚷道:“我不行,那你就来坐我这位置好了!”说完拂袖出门。


即使这个经理采取的方式有不妥之处,公司方面也是要维护这个经理的权威,因为他是代表公司与下属进行对话的。而作为下属,若因此表现出对领导的不屑,甚至口出狂言,后果将不堪设想。

是的,不管下属在公司遇到怎样的领导,除了原则上的问题,例如领导的行为违背法律或道德准则,其他任何情况下,下属都应该本着尊重的态度,站在维护对方权威的角度与之沟通。

3.关系再好,也不可在公众场合与领导称兄道弟

一般来说,我们总认为自己和领导的关系应该是越熟越好,最好熟悉到无话不说、称兄道弟的地步,因此很多初入职场的人都喜欢那些能够和下属推心置腹,把下属当哥们儿的领导。

遇到推心置腹、平易近人的领导自然是好事,他会给我们的职业生涯带来很大的便利,然而,我们必须要明白的一点是,无论领导多么推心置腹,我们自己是不能够真的把领导当哥们儿的。


王显非是北京某大学的毕业生,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才,待人也热情,因此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很有人缘。三年前,王显非进入了江苏某地的一个政府机关,成为一名公务员。

进入机关之后,王显非一直表现良好,他的工作能力自然也是没问题的,样样工作都拿得起来,因此领导对他非常赏识,很快就将他提为副主任科员,进了干部序列,机关里人人都看好这个耀眼的政治明星。

王显非是山东人,正好他的领导也是山东人,平时领导看他一个人孤独,就经常叫他到家里吃饭。在领导家里,领导总是亲切地称呼王显非为兄弟,有时候在机关吃饭,喝得有点高的领导也会当着别人的面指着王显非说“这是我的小兄弟”,这样一来二去,王显非就真把上司当大哥了。

然而好景不长,一次,市里派人来机关检查工作,照例工作完是要宴请的,王显非作为领导的红人自然也要作陪了。在酒席上,领导不断和市里的人套近乎,一口一个“哥”,听到领导这么叫,王显非心想领导的大哥自然也就是我的大哥了,于是也称呼市里的人为“大哥”,并向“大哥”敬酒,结果市里的领导像看怪物一样看着王显非,弄得他浑身不自在,但又不知道错在何处了。

自从那天以后,领导似乎有意对王显非疏远了,平时做什么事也不叫着他了。再后来,领导获得了提升,整个机关都以为领导肯定要把王显非一起带走,但谁知领导带走了司机,带走了一个平时看来并不亲近的科长,却没带走别人认为是亲兄弟的王显非。从那以后,王显非的仕途就一直不顺,三年了,仍是一个副主任科员。


王显非的问题出在哪儿?相信很多读者也有疑惑,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真把领导当兄弟了。我们要懂得,作为领导,无论是出于礼贤下士也好,为了培植亲信也罢,都要作出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来,与下属称兄道弟就是他们摆姿态的一种方式。而作为下属,你是千万不能把它看成是领导发自内心的,不要以为领导真的就缺你这么一个兄弟,这不过是交往的一种手段罢了。

我们设想一个这样的场景,在酒桌上,喝高了的领导对下属勾肩搭背,大声说“这是我兄弟”时,旁边的人一般都会一笑了之,甚至还可能觉得这领导真是平易近人;然而当下属喝多了,对领导勾肩搭背,然后大声说“这是我大哥”时,相信就没有人感觉到无伤大雅了,同事们都会觉得这人也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甚至有多虑的人会认为领导肯定会怀恨在心的。

在职场上,很多事领导可以做,下属却不能,称兄道弟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下属,你永远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你和领导之间的关系始终要维持一个度,而且即使是领导真的把你当兄弟,你们也要是关起门来的兄弟,打开门走出去时,尤其是当有外人在场时,兄弟就要立即变回领导和下属。

我们还要明白一个道理,在人际关系复杂的职场,如果你公开和领导称兄道弟,那么这个行为给你带来的麻烦是肯定远远多于你受到的实惠的。

和领导走得太近,说不定将给工作带来许多被动。即使不做出格、让领导为难和反感的事情,也要想一想对方的看法。如果你和领导走得太近,其他同事就会认为你是领导的亲信,是领导安插在基层的“间谍”,于是,见到你大家都会三缄其口,你也逐渐会被同事们边缘化,尤其当有人受到领导的批评,或者领导做了什么让大家不满意的事后,大家不敢把领导怎么样,但是可能会拿你出气的。

而且更关键一点是,领导可能会离职,会高升,但他有多大的概率带上你一起走呢?到时候领导走人了,留下你这个群众关系不好的人去面对新领导,以后的日子有多难过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你要记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千万不要与领导称兄道弟,这不是忠告,而是警告!

4.领导面前,说话不妨守点“拙”

“李总,我觉得这次方案必须这样改。”

“刘老师,这次单子在于‘精’这一个字。”

“渠经理,恕我直言,我早说过那个计划是不可行的。”

“王主任,你知道我和张经理熟,这个案子还是我出马吧。”

……

在职场上,很多职场人因为急功近利或想尽快得到提拔,总是喜欢在领导面前锋芒毕露,喜欢对公司的事情提出一针见血的建议,也喜欢拍着胸脯保证:“这件事情包在我身上。”或许,你这样踊跃的表现和你自信的言语,自然让领导发现你注意你,或许还能看好你,把你当作重要对象来培养。

但是,在你锋芒毕露力争成为众星拱月的角色时,也要量力而行,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儿。若是在你大包大揽之后结果却没有完成任务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美好目标,那么领导只好对你“刮目相看”了。另一方面,在你对公司领导的决议指手画脚的时候,更要提防着自己不要重蹈那个“功高盖主被主诛”的覆辙。


半年前,李宗桀还是学校里一名叱咤风云的学生会主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他说了算,令李宗桀沾沾自喜的是,自己的好多决策都赢得了老师的赞叹和同学们的钦佩。半年后,毕业后的李宗桀过五关闯六将,最终被当地一家大型的外贸公司录用了,这是一家多少人削尖了脑袋都没能进去的公司。

到了这家公司才半个月,头脑灵活思维活跃的李宗桀,就发现公司在管理层结构和营销策略上都存在很大的缺陷。这么大的漏洞领导怎么没发现呢?还是同事们都太懦弱了不敢提意见?于是趁着公司季度大会上,当老总建议大家踊跃发言广提意见的时候,李宗桀觉得表现自己的时机到了,于是清了清嗓子,开始大谈内部问题、公司结构和需要改进的营销策略,他将现有的弊病全部一一列举,并且还提出详细的改革建议。“以上的就是我想说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改进势在必行。”在将近一刻钟的发言后,李宗桀再次强调,俨然是一副领导的模样。

同事们一片唏嘘,老总却笑眯眯地带头给李宗桀鼓掌,李宗桀在掌声中似乎都可以看见从今以后大受领导提拔的情景了。可是一个月下来,令李宗桀失望的是,公司半点也没有采纳他建议,而令他更加气愤的是,领过第一个月的工资,老总居然把他辞退了。


是的,人在职场,首先要学会委曲求全,我们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我们要学会与不同的人共事。我们的身边,善用人才的领导很多,但是嫉贤妒能的领导也不少。不过,每个领导都希望自己的见解和才能远远地高于下属,这样才有领导者的威严和自信。

当你碰到一个心胸不是那么开阔的领导,你必须明白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的同时,又必须保证不得罪领导,不然是没有好果子吃的。低调低调再低调,这才是职场正途。凡是真正深谙职场之道的老手,都懂得藏巧于拙和才不可露尽的道理。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该说什么。


师范学院毕业的于莲莘,在毕业后没有去当老师,而是选择了去一家公司当老总助理,短短一年,于莲莘的薪水翻了两倍,现在也成了公司的红人。当朋友们问起于莲莘的升职秘籍时,于莲莘向朋友透露:“领导有时候就像个孩子,也需要你哄,需要你捧,需要你‘不耻下问’,这样你就可以抓获领导的‘芳心’啦。”

一次,于莲莘陪领导去和一个大客户吃饭,饭后,客户建议去一家茶馆喝喝茶。不料在喝茶的时候,令客户和于莲莘惊讶的是,领导居然对茶道也略知一二,更是“抢过”茶艺师的茶具,在一旁摆弄起茶艺来。这时候,于莲莘也看出客户对领导的赞赏,于是趁热打铁,一副崇拜的样子说:“肖总,想不到您对茶道也有研究啊!我有一个疑问,这喝茶最讲究啥啊?您就点拨点拨我这个门外汉吧。”

而领导听了果然受用,笑着对客户说:“你看,小于也真是,什么也不懂,不过年轻人啊,也难怪。”于是就给于莲莘和客户大谈起了茶道人生。

那次和客户的聚餐结束后,于莲莘发现领导越来越喜欢把自己带出去与客户吃饭和签合同了,因为于莲莘抓住了领导的“芳心”,让领导有一种自信和优越感。


古人说,“慎于言,敏于行”,锋芒毕露总会碰到钉子。其实我们有能力有才干不是错,错就错在不识时务地标榜和炫耀自己的才能,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遭到了领导的嫉妒和排挤。“花要半开,酒要半醉”,花开到最盛就是凋谢的开始,酒喝到酩酊大醉就不省人事。

学会守拙是一种做人做事的韬略,尤其是面对领导的时候。如果你时时锋芒毕露,时时给领导下马威,无疑是在打击领导的自尊心和考验着领导对你的耐心。真正的职场高手,根本不会在领导面前逞能,反而他们会以低姿态来面对领导,这样就成全了对方的自尊心和满足感,同样也成就了一个谦虚向上奋发有为的自己。这是两全其美之策,何乐而不为呢?

5.礼貌用语用得好,也是尊重领导的表现

你好,再见,对不起,谢谢,打扰了……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学会礼貌待人和运用好礼貌用语,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都不屑于说礼貌用语了,他们觉得礼貌用语简直是矫揉造作,而时下更是打是亲骂是爱相互吵闹方显两人的关系铁,这样,礼貌用语就更无用武之地了。可是当我们踏入社会和职场,才发现职场并不是一个你打闹的地方,职场上的人也不再像朋友同学一样单纯可爱,职场上充满了规则,你必须遵守,不然你只能出局。特别是面对手握你的生杀大权的领导,你若还是像朋友一样没大没小嬉笑怒骂,那么就要谨慎了。


白露生性腼腆内向,不像其他同学一样会说话,不懂得世故人情,同学们对她的评价是——有点天然呆。这话是褒义,有时候也是贬义,而白露常常因为一句话而得罪了别人,自己却浑然不知到底是什么原因。

那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白露,曾在一家贸易公司任职,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文员。一天,白露因为要打印一份资料,就去总经理办公室拿资料。不料进了办公室却发现总经理趴在办公桌上一副病怏怏的样子,看见白露走进了办公室却连头也不抬一下。

这时候,白露想表达一下对总经理的关心,心里酝酿了很久,到底说什么关心的话呢?思量了很久,白露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怎么啦?”

可是让白露没有想到的是,原本病怏怏的总经理一下子从办公桌上抬起头来,怒视着自己,突然对自己发起了脾气:“什么怎么啦?你看我这样是怎么啦?你是谁啊,对我说这样的话?快出去出去!”总经理还厌恶地挥了挥手,还是一头埋进了办公桌。

白露听得莫名其妙,好心却被当成驴肝肺,简直不可理喻,更是白白遭受了总经理一顿骂,白露越想越伤心,含着泪水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后来向公司里关系比较好的前辈请教才明白,原来自己是因为说话的问题得罪了总经理。正是总经理身体不适或者心情不佳的时候,突然听到劈头盖脸的一句“怎么啦”,听上去明显是质问的语气,难怪总经理不给白露好脸色看呢。


是的,如果领导身体不适或心情不佳,要是下属无头无脑地一句“怎么了”,领导自然就不高兴。那么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说才恰当呢?很简单,只要多加一个“您”字,小小的一个字就让整个句子的语气听起来有了天壤之别。“您怎么了”,“您”字就是心上有你,就是敬重,就是关心,这样一开口,领导非但误解不了你,还感受到了你对他的尊敬和关心。

在职场上,一句话能说得人笑,同样,一句话也能说得人跳。在职场交往中注意礼貌用语,能够反映出一个人道德、文化等各方面的修养水平。我们要学会与领导相处的艺术,首先就要懂得与领导相处的礼仪,学会礼貌用语。如果对领导连礼貌用语都吝啬,那么想赢得领导的信任恐非易事了。

与领导相处,要学会打招呼。

作为下属,当见到领导时,应该主动和领导打招呼,说一声“××您好!”当然,在此期间,我们要注意不要嘘寒问暖地跟领导说个没完,这样就过犹不及了。而当我们要离开时,也一定要跟领导打一声招呼,“对不起,我先走一步了”“再见,张总”之类的话,可以体现你对领导的重视和尊重。

与领导说话,要注意敬词。

在和领导谈话的时候,我们不妨使用“请”字,“请您过目”,“请您往这边走”,这不但表示对领导的尊重,同时更有利于处理你和领导之间的业务,融洽你们的关系。

与领导说话,要注意致歉。

当领导坐着时,你从领导身前经过,一定要说“不好意思”或者“对不起”来表示一下你的歉意。开会的时候,若是你迟到了,与其被领导奚落,不如在领导开口之前,先说声“对不起”负荆请罪,这样既可以显示出你的诚意。

与领导说话,要学会感谢。

如果领导交给你一个任务,不妨感谢一下领导对自己的磨炼。如果领导带你去参加一个会展,不妨感谢一下领导的厚爱。如果领导派发红包,无论多少都要立即向领导表示感谢。

俗话说,“小事中见尊重,细微之处看品格”。在与领导的相处中,你的礼貌用语说得好,必定可以在领导心里加分。

6.闲谈莫论人非,不该说的就别说

“闲谈莫论人是非”,当我们在办公室里和同事聊天的时候,千万不要谈论自己的领导,因为难以保证自己所说的话不会传到领导的耳朵里。事实上,办公室是最容易滋生是非的地方,我们在办公室里所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会一字不差地传到领导的耳朵里。所以,千万不要和自己的同事谈论领导的是是非非。


李坤是一家公司的职员,由于工作轻松,经常没有事情干,于是和同事们聊天就成了一个消磨时间的最好的办法。这一天,办公室的同事又聚集到了一起,这些处在公司最底层的员工们纷纷抱怨现状、埋怨上司。李坤说道:“你看我们的头整天在我们面前摆臭架子,算什么能耐啊!还不是照样有上级压着他,在他的上司面前他还不是像一条哈巴狗一样,也就只能在我们面前逞逞能。”所有的同事都哈哈大笑,还随声附和道:“就是,就是。”

谁也没有把这件事情当一回事,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是两个月之后,公司由于效益不好要裁员,李坤办公室里要裁去一个人。李坤也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凭他的工作能力,怎么裁也轮不到他。但是当裁员名单公布出来的时候,他的名字赫然列入其上。

原来,当公司裁员的消息传出的时候,人人都想着自保,于是有人就向上司告密,将上次李坤在办公室里说的话一字不落地告诉了上司。结果上司大笔一挥,李坤就成了被裁人员。


职场中的很多人都在坚持一个原则:当着领导说好话,背着领导说坏话。这些人以为只要这样就能够高枕无忧,既可以讨得老板的欢心,又能够逞口舌之快,发泄自己的不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当面一套,背面一套”的做法很快就会被揭穿,到那个时候才真的是苦不堪言。

在办公室里闲聊的时候,难免会聊一些职场上的话题,这个时候,我们不要为了表现自己,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或许你批评领导的话帮助大家解了气,但是却为自己埋下了深深的祸根。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参与办公室里闲聊中涉及上司的话题,我们只要坐在那里静静地听好了。如果实在要说些什么,就客观、简洁把自己的观点陈述一下就行了,千万不要情绪化地说一些不该说的话。


陆枫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平时在办公室里就喜欢打摆龙门阵,为此老总也曾经说过他好几次,但是他都没有听到心里。后来他被升为办公室主任,然而他爱说话的毛病还是没有改掉。

办公室有一个叫董越的同事是和他一起进公司的,关系一直都还不错。那天下班的时候,陆枫还在整理文件,董越就凑过来说:“你怎么还不走啊?”陆枫说:“事情还没有做完怎么走啊,每天都那么多琐碎的事情,烦都烦死了。”董越说:“是啊,咱们一起做业务的时候多好,你能力强,每一次都是业绩最高的。”陆枫说:“有时候想想,还是做业务好,我这个办公室主任听起来是个官,但一点意思都没有。”董越说:“那你接着忙,我先走了。”

过了没几天,老总就找他谈话说:“小陆,你是不是对公司不满意,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啊?”陆枫听得一头雾水:“没有啊,哪有这事啊。”老总说:“你别瞒我,你说的话我都知道了,以后如果有什么不满意直接来找我说,不要在办公室里和别人乱说。”陆枫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他一面生气,一面又庆幸自己幸亏没有说其他的事情,要不然真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在职场中,我们必须管严自己的嘴巴,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能说。办公室是谈话最不安全的场所,同事是最不可靠的倾诉对象,只要我们的谈话符合这两个条件之中的一个,就不可能不传到领导的耳朵里。所以,在职场中,批评领导的话,宁可当着领导的面说,也不可在背地里说,否则经过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传达,我们所说的话会在被添油加醋之后传到领导的耳朵里。

很多时候,我们会惊讶于自己无意中说的话被领导所知道,事实上这是很正常的事。所谓“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我们所说的话在我们自己看来似乎没有什么,但是在某些人看来非常有价值。我们无意中的一句话就有可能成为他们打击我们的重要武器。所以,在职场中,我们在说每一句话之前,都必须想清楚,这些话传到领导的耳朵里会是什么感觉,如果是会让领导感觉不舒服的话千万不要出口。

首先,不要批评公司以及公司的制度。任何老板都不愿意自己的员工在背后批评公司和公司制度,一个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员工怎么能够让老板喜欢呢?其次,不要批评领导和同事,领导最不喜欢的就是整天在背后嚼舌根的人,同时,如果领导知道你经常在人背后论人是非,他也会觉得你素质低下。最后,不要泄露工作机密。即使是公司的同事也大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如果你将工作机密说给同事听,等于把自己完全暴露在竞争对手面前。这样的事情被领导知道了,他们就会认为你是一个不能保守秘密的人,因此也很难得到他们的信任。

7.搞清自己的身份,不说替领导决定的话

在职场上,有些人常常仗着领导器重自己信任自己,而忘乎所以越俎代庖地替领导作决定,他们常常觉得既然领导也是这个意思,也同意自己的计划,那么先斩后奏又有什么关系呢?说不定还能博得领导的好感,从而成为领导的心腹。可令你疑惑不已的是,你替领导做了他原本就中意的决定,你替领导分忧解难,结果却适得其反,领导非但不领情,反而觉得你自作聪明、肆无忌惮,眼里简直没有他这个领导的地位。

所以,在领导面前,我们就算笃定自己的方案会得到领导的中肯,但在领导说话之前,我们还是要懂得收敛,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捧领导的场,让领导在你的引导下作出决定。深谙职场的人都懂得,对领导是献策,而非决策。


左岸轩是公司新杀出来的“黑马”,年轻又富有活力,做事认真又不失灵活,往往把领导交代的任务完成得漂漂亮的,进入公司不到两年,就成了蝉联几届的业务冠军,一下子就被公司的领导提拔为骨干,是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那天,公司业务部的经理把左岸轩叫了过去:“你进入公司时间虽然不算长,但能力不错,公司会在南京成立一个分公司,我打算推荐你过去当经理。”受到公司的如此重用,左岸轩欢欣鼓舞,去卫生间的时候,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左岸轩觉得自己俨然就是经理的派头。

年初,左岸轩所在的公司想换一家广告公司做年度广告,当时有三家公司角逐,这三家公司各有千秋。那天,经理让左岸轩写一份关于那三家公司利弊分析的报告。经过几天的市场调查,左岸轩终于写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报告。周一,左岸轩去了一趟经理办公室,他要把自己的报告交给上司。左岸轩一副笃定的样子,自信地说:“经理,这次广告的单子,我们必须给李总他们,你看他们有实力有创意有潜力……”

可是还没等左岸轩说完,经理就板着脸生硬地说:“是吗?可是我认为李总他们公司不太好,咱们公司成立时间不长,这样的大单子能放心给他们吗?再说他们曾经与我们合作过,你不会忘记当时他们的业绩了吧?”

左岸轩听了经理的话有点发愣,明明经理让自己给出一个最合理的建议,现在自己拿出来了,居然被经理否决了,而且明明经理对李总的公司印象没这么差,现在怎么这样认为?

更令左岸轩郁闷的是,自从这次惹经理不开心以后,似乎经理也不像从前一样器重自己了,而分公司经理一职的推荐名单上也不再有自己的名字。


没有哪一个领导乐意下属为自己做决定,没有一个领导喜欢自作主张的下属,也没有一个领导愿意让下属表现得比自己有远见有能力。所以,如果你是下属,那么即便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能盖世,你也不能自作聪明,替领导去做决定。你要时刻明白自己的身份,也要时刻提醒自己的领导才是公司的决策者,而你充其量只是他的智囊团,只有提提建议的权利。你若是替领导做决定,在领导眼中,简直等于无视他的存在,如此一来,领导只能是忍无可忍,并对你这样一个功高盖主出类拔萃的下属痛下狠心了。


在上学的时候,黎洛就喜欢看心理学的书,也喜欢看一些充满心理哲学的电视剧。参加工作后,黎洛更是喜欢把自己对心理学的认识运用到工作上去,这让黎洛尝到了甜头,特别是与领导交流的时候,要是摸清领导的心思,那么事情就变得很好办了。

黎洛喜欢满足领导偶尔的小小虚荣心。有时候,领导交给黎洛一些任务时,黎洛总是会写一份各种方案利弊分析的报告,简洁而明了,黎洛在定出策划的大致提纲后会请教领导:“经理,现在我们有三个选择,各有利弊。您看看,这是我个人的分析,但是我毕竟在这一行还是新手,做不了主,您经验丰富,您指点指点我,帮我做个决定行吗?”而听到这样的话,看到这样的利弊分析,领导自然乐意指点一番,最后给黎洛确定一个方案,同时领导也觉得黎洛这个刚毕业的小丫头做事认真可靠又勤学好问。而黎洛在做策划的过程中也免去做很多无用功,更是博得了领导的好感,可谓两全其美。


如果我们是领导,我们也喜欢尊重自己又谦虚好学奋发向上的下属的,而对于那些自作主张的下属总难免心有不满,所以,作为下属,我们要抓住领导这个心理,永远记住自己的身份,如果你的决策真的有利于公司有利于大家,不妨把你的决定以最佳的方式渗透给他,巧妙地引导领导作出你心目中的决策。

因此,做一个聪明的下属吧,在与领导的交流当中,要学会凡事请教领导,不懂就问,要为领导提供可参考的意见,而不可擅做主张。

8.不要用无意义的言辞打断领导说话

你是不是犯过这样的错误:领导正在给你下达任务呢,你突然来了一句“张总,您上周的文件发出去了吗”;领导正在和客户洽谈合同呢,秉着事事汇报精神的你捅了捅领导的胳膊肘子,小声地对领导耳语“赵经理,您订的下午茶外卖来了,要不要送进来”;领导正热火朝天激情澎拜地在给大家做年度总结呢,你却不识时务地来了句“年初的很多目标都没有按期完成”……

这样,被你打断了话的领导,特别是你的插嘴是毫无意义的时候,领导必然“怒从心中起,恶从胆边生”了,如此一来,那你可要小心了。


小玲曾经是一家外贸公司的总经理助理,总经理是一个大事小事都要经手的人。小玲第一天上班,总经理就对小玲说:“以后有什么突发的或者预料中的事情,一定要及时汇报,不然会误了大事。”

那天,总经理正与几个客户谈生意,谈得差不多的时候,突然小玲急冲冲地走进办公室,对总经理耳语道:“胡总,您上个礼拜发出去的那个邀请函有回复了。”听了小玲的话,总经理马上挥挥手让小玲出去,又和客户们继续刚才的话题。可是半小时后,小玲却又匆匆走进办公室,焦急地对经理小声说:“胡总,您家保姆打电话来说,您孩子哭了一下午了。”这时候,客户们按捺不住性子了,就对胡总说:“您挺忙的,要不我们改天再聊。”说完就走了。

而胡总因为小玲乱插话,搅了自己的一笔大生意,非常恼火,一下子就炒了小玲鱿鱼。


是的,乱插嘴总是惹人嫌。职场上很多人有插嘴的毛病,领导正在谈事,正在签合同,正在开会,他们冷不丁半路杀进来,让人防不胜防。这都会让领导们面露难堪,萌生厌恶之感,觉得这下属也太没有规矩了。随便打断别人的话是一种很不尊重人的行为,而这种陋习对于一个人的职场人际关系来说,简直是一大祸害。所以,想要得到好人缘,想让领导赞赏接纳你,至少让领导不厌烦你,就必须改掉插嘴的臭毛病。


才来公司三个月,因为表现出色,公司给的任务完成得又好又快,刘捷登已经被领导提拔为程序组的小组长了。最近,公司里来了两个新员工,经理就让刘捷登带一带新人。

那天,经理让刘捷登陪着自己去分公司考察一下工作,顺便让两个新人跟着,好尽快熟悉一下公司的运作和流程。人一上岁数,就喜欢回忆往事,一路上,经理开始对两个新人大谈特谈自己跌宕起伏的商海生涯,说想当年自己曾经受到过背叛,经受了外界金钱和权力的诱惑……正当经理正说得兴致勃勃的时候,不料,刘捷登仗着自己平时在公司与经理关系还可以,就不识时务地插了句嘴:“马总,您这段子也都说了一百遍了吧。”

这本来是一句玩笑话,不料经理的脸却一下子拉得比驴脸还长,立刻关住了话匣子,一路无话。而后来回到公司,刘捷登听到经理冷冷地对自己说:“从明天起,不用带新人啦,好好研究你的程序吧。”之后,刘捷登不禁感慨伴君如伴虎了。


培根曾说过:“打断别人,乱插话的人,甚至比发言冗长者更令人生厌。”随便打断别说话或中途插话,是有失礼貌的行为。领导都想维护自己的权威,都想让属下尊重自己重视自己,而如果你不为领导着想,不分场合与时机打断领导说话,这样会扰乱领导说话的思路,引起领导的不快,有时甚至会产生那些完全没有必要的误会。因为一句话遭来领导的嫉恨,又何必呢?

当然,如果领导讲话的时候,你真的有必要表明你的意见,真的有比较重要的问题建议领导,而必须打断他的讲话时,也请你先肯定和赞扬领导的发言,或者表示一下歉意,然后再作详细阐述。总之,作为职场中人,我们要记住,不要用毫无意义的言辞打断领导的话,那样只会惹来领导的厌恶。

9.别顶撞领导,除非你想另谋高就

当你遭遇别人的顶撞时,你的心情会是如何?即便别人有理,也确实是为你好,但你的心里肯定还是很难释怀。

谁都有自尊心,当自己被人面斥其非的时候,能做到泰然自若的人真的很少。普通人在遇到别人的顶撞时还经常有发火的情况,就更不要说是位高权重的领导了。

因此,作为下属就应该明白,当你与领导意见有歧义时,也不要过多地争辩,哪怕你的观点是对的。毕竟公开的反驳不仅让领导面子过不去,而且还会让领导在众人面前下不了台。得罪了领导,你的职业前途就真的暗淡无光了。当然,如果你本来就想辞职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研究生毕业的张恒进入一家民营企业工作不到三个月,就对他的顶头上司有很大的成见。原来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发现他的上司其实只不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半吊子”,业务能力懂得不多,只会喝酒、拍马屁、搞关系。更让张恒无奈加烦恼的是,自己的这名上司还喜欢瞎指挥,经常让他翻来覆去地做很多无用功。

看着上司的“无用”,张恒忽然有了“谋反”之意。他一方面工作中暗地里给上司设陷阱,让上司在大老板面前频频出丑,暴露其在专业方面的无知,另一方面还私底下撺掇与上司不和的同事们闹事,想把上司拉下马。

但是,最后站得住脚跟的还是那个业务能力一般但“手腕”强硬的上司,他抓住了张恒工作中的几处处理不当的地方,将其定性为“诚信问题”,直接把状告到了最为看重诚信的大老板那里。这一招反击就直接将张恒“置于死地”——他连试用期都没过就被公司开掉了。


当然,有人会耿直地认为,自己是出于公心才顶撞领导的,然而在领导心里却并不这么认为。其实,耿直一点没有错,为整体考虑也是好的素质,然而你要意识到,也许就是因为这一次错误的指责使领导丢了面子,为你的职业生涯造成不好的影响,这就得不偿失了。当然,如果想要将你的观点讲得顺耳,也是要有一定“规则”的。

首先,你可以先顺着领导的话说。有时候,即便你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也要学会积极地配合领导,因为在公众面前,上司的话就是王牌,如果你不识时务,非要逆流而上,那么最后等待你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要让领导明白你的好意。你口中的“正确观点”,也许你的领导根本就不了解,如果你大咧咧地就这样去说,给领导的感觉就像是抬高你自己贬低他一样。所以,你一定要设法让领导感到你的好意。在此之前,你的忠言不必出口。此外,你的讲话态度一定要诚恳,语气一定要缓和,否则会让领导感觉你在挑战他的威严,当然,你的态度也不可过于委婉,让领导觉得你是在假惺惺地作态。

最后,选择适当的场合和时机。例如,当领导办错事情时最好不要急于向他提出忠告,因为这时领导可能还没有察觉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为此而沾沾自喜。这个时候你向他提出忠告,无疑是泼他一身冷水,当面打击对方的喜悦和积极性。除此之外,在什么场合提出忠告也很重要。最好避开第三者,以一对一方式进行,以免让领导产生当众出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