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2
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时,大数据时代又来了
——马云的“转型课”

在商业模式极具变化的现代,马云的成功与其说是一个传奇,不如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在每次商业面临着多种选择和转折点的时候,他总是能从所能看到的10只兔子中,选择并迅速出手抓住他最想抓住的那一只。

入股新浪微博,联合高德地图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三十年以前我们谁都没想到今天会这样,谁都没想到中国会成为制造业大国,谁都没想到电脑会深入人心,谁都没想到互联网在中国发展得那么好,谁都没有想到淘宝会起来,谁都没想到netscap会倒下,谁都没想到雅虎会有今天。

——马云

马云曾在2013年5月辞去阿里巴巴CEO的演讲中说道: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界,我们谁都没想到我们今天可以聚在这里,可以继续畅想未来,我跟大家都认为电脑够快,互联网还要快,很多人还没搞清楚什么是PC互联网,移动互联来了,我们还没搞清楚移动互联的时候,大数据时代又来了。

变化的时代是年轻人的时代,今天还有不少年轻人就像无数百度、Google、腾讯这样的公司,拿到了很多机会。

适应变化,企业才能发展

在过去的十年里,以马云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也许是最懂得变化、创新、战略之间天然关系的一代企业家。在技术挑战、社会制度、商业模式剧烈变化的端倪初现之时,从表面上看起来饱和的市场中找出一条可行的商业化路径,是这一代创业者获得成功的最普遍的方式。

在变化和革新中实现统一,这是所有渴望成功、创造奇迹的企业家选择的关键。事实上,企业应对变化所做的战略调整,本身就是系统的、有目标的改变。这在如今,是一种战略意识的卓越体现,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的最核心竞争力。能够从微小的调整中,看到长期变化的大视野,提前布局,才有可能在未来处于不败的地位。

“在中国市场的一线城市,我们的发货速度是当日达或次日达,这是一种创新,提升了客户体验。”在美国,一个订单3天送达,定时送货、当日达、次日达等变化是在中国研发出来,但是当亚马逊总部意识到这是IT时代的全新需求,它们很快就在全球推广使用。谷歌公司发现了亚马逊的这一转变,如今他们也开始办起次日达的谷歌快递。

谷歌公司认为,随着下一代技术的应用提速,更加人性化、回馈性较高的服务成为可能。如今,谷歌在美国的这种快递分拣干脆与安卓系统的谷歌地球应用合二为一。而等到谷歌宣布自己的这个新发明时,不少中国人竟然不知道,这其实是根源于中国的微小变革引发的副反应。

在谷歌文化中,跟进微小的改变而制造创意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把微小变革看成是系统性战略的关键步骤,这是谷歌文化的核心。当越来越多的新变革开始导源于市场,更多的中国本土企业家应该大胆尝试,从变化和战略的角度,时刻把握新的方向,寻找新的契机。

在这当中,战略并购和风险投资是应对变化较为成功的一种方法。实际上,如今大部分的高科技大企业,都已经不再因循守旧,而是等待小企业大胆革新的苗头出现,待其商业化后,用并购的方式,将其整合到大企业的资源架构中,然后才利用规模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像马云在新浪和高德这种商业化雏形企业大快朵颐,正是战略性并购运作的大手笔。

事实证明,只有具备战略性的大视野,对微小变革保持敏感,才能应对未来的变化,让企业走得更远。

马云作为阿里巴巴CEO的最后一夜

2013年5月10日晚,在阿里巴巴集团“淘宝十周年”大型晚会上,马云在演讲开始前,正式确认了他最后一单大生意,以2.94亿美元购买高德软件公司28%股份,成为高德地图绝对控股方。仅仅在十天前,阿里巴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约18%的股份。在中国互联网史上,马云这两笔生意,不经意间都创造了历史。

4月29日,新浪旗下子公司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这项高达35亿元的投资,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资本交易。并购高德,则是中国网络地图市场上最大的一宗收购案。

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马云的一举一动,都被看成是行业的战略风向标。联系新浪、阿里巴巴、高德之间复杂关系的这两项大手笔生意,对业内外都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首先是阿里巴巴和新浪的联姻,不少资深业界人士直呼“想不到”、“看不懂”。微博上流传一张所谓内涵照片,一时间被无数人转发了:黄晓明、王刚等明星在用手机欢乐地刷着微博,一旁的马云露出某种类似“睥睨”的眼光。要知道,马云是2011年公开宣布退出新浪微博的最著名的公众人士。在VIE(协议控制)风波中,新浪微博堪称是阿里负面消息的最大来源平台,卫哲因此不得不辞职。竞争对手对淘宝的攻击,一度让马云有些手足无措,一年后马云说:“我当时很生气。自从那以后,我就退出了微博。”

在外界的狐疑声中,“阿里浪”的时代最终来临,马云则坦然地对外界解释说:“如果把微博拿来做电子商务,那我会被网民骂死,也会被时代骂死。”

此事之后,在业界形成了有“马后炮”嫌疑的四种观点:反制以美丽说、蘑菇街为代表的导购网站;阿里巴巴与新浪携手,互补短板,共抗腾 讯;马云是在为淘宝社区化铺路;推出支付宝+微博的本地生活服务标配组合。

马云作为阿里巴巴CEO的最后一夜,高德地图收购一案之后,人们才重新发现阿里布局移动互联网的野心:这一年,阿里巴巴先后注资UC浏览器、美团、陌陌、丁丁优惠、在路上、快的打车、墨迹天气和高德地图,从阿里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中可以看出,所谓“生态化”数据、系统来支撑的生态体系,可能正在长出新的“物种”——要根据互联网的变化,创新阿里巴巴的业务。

阿里的邵晓峰曾向王坚表述过马云所期望的阿里巴巴帝国管理模式:“我们一直要寻求一个新的管理模式,不是金字塔式的,可能是扁平化的,甚至最高管理者长时间离开,公司内部的自循环、自沟通、自决策能力会变得非常完善。”

不管外界舆论怎么看待马云的资本运作,对于4万名不远千里赶赴马云“退位”盛宴的听众们,乃至数百万阿里巴巴用户和数亿消费者来说,阿里巴巴的这种变化对每个人都是一个机会,人们需要做的正是抓住这个机会。而这也许才是马云离任前最真实的想法。这不是一个马云式的战略布局,但也许是最马云的战略构想。

感谢这个变化的时代

我感谢这个变化的时代,我感谢无数人的抱怨,因为在别人抱怨的时候,才会有机会。只有变化的时代,才是每个人看清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该放弃什么的时候。

——马云

我们处于一个急速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对于企业家而言,首先要把握已经发生了的变化。如果对已经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那又怎么可能应对未来的变化呢?已经发生的变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将向哪个方向前进,也意味着企业家所领导的企业将以怎样的方式适应未来的生活,一个企业必须有足够的文化底蕴来适应变化,更要适应未来的变化,否则,这个企业将在变化的狂潮中被撕裂。

除了梦想,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2013年5月10日晚,杭州小雨淅沥,略有寒意。黄龙体育中心内外,“淘宝十周年”晚会盛况空前,周边的温度急剧上升:数千家酒店被订购一空,正在举办的一场商业活动门票价格上涨到上千元。能够容纳4万人的场馆座无虚席……

这是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作为阿里巴巴CEO,对近4万名观众进行的最后一次演讲,他在演讲中宣布正式辞去阿里巴巴CEO一职。

马云的离职演说,一如既往,声情并茂,慷慨激昂。对于变化,马云感慨地说:“十年以前我们看到无数个伟大的公司,我们曾经也迷茫过,我们还有机会吗,但是十年坚持、执着,我们走到了今天,假如不是一个变化的时代,在座所有年轻人轮不到你们,工业时代是论资排辈。

“就是因为我们把握住了所有的变化,我们才看到未来,未来三十年,这个世界、这个中国将会有更多的变化,这个变化对每一个人是一个机会,抓住这次机会。我们很多人埋怨昨天,三十年以前的问题,中国发展到今天,谁都没有经验,世界发展到今天,谁都没有经验,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昨天,但是三十年以后的今天是我们今天这帮人决定的,改变自己,从点滴做起,坚持十年,这是每个人的梦想。

“我感谢这个变化的时代,我感谢无数人的抱怨,因为在别人抱怨的时 候,才会有机会。只有变化的时代,才是每个人看清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该放弃什么的时候。

“我们认为,除了我们的梦想之外,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是个高速变化的世界,我们的产业在变,我们的环境在变,我们自己在变,我们的对手也在变……我们周围的一切全在变化之中!”

互联网最大的特征就是变化,只有能够重视变化、预测变化,并且抢在变化之前采取行动来应对变化,才是最好的办法。

马云一直强调,面对变化,要主动拥抱变化。阿里巴巴对拥抱变化的详细阐述是:突破自我,迎接变化。对于本行业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坚信变化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公司的变化,认真思考,充分理解,积极接受并影响和带动同事。对于变化对个人产生的影响,理性对待,充分沟通,诚意配合。在工作中善于自我调整,具备前瞻意识,建立新方法、新思路。面对变化后产生的挫折和失败,能够重新调整,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改进中。

这个世界是个变化的世界,在马云看来,面对变化,必须毫不畏惧,并且要感谢这种变化,主动抓住变化,才有可能抓住获得成功的机会。

企业要生存,就要认识趋势、认识变化

对于企业家而言,更要重视已经发生的未来因素,这些因素不是企业内部可以掌控的,它们完全受制于企业外部环境。社会变革、经济结构转型、知识文化的转向,都会引发企业的变革。简单地讲,未来时代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

倘若洛克菲勒在100多年前,不能洞察到石油行业所存在的巨大发展空间,那他将永远是个三流商人;倘若卡尔·本茨不能预见到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那么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将是戴姆勒;倘若李嘉诚不能预 料到塑料花行业的衰落,那他将是一个破产的倒霉老板;倘若张瑞敏在短缺经济时代不能预想到质量对家电的重要性,那么海尔将是龟缩在青岛的一家小工厂;倘若比尔·盖茨不能预感到个人电脑时代的到来,那他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哈佛毕业生……有太多的倘若被预见和洞察力所改变,而正是企业家的这种对未来的强烈预见能力,使他们成功地站在时代前列,成为商业时代的英雄。可以说,预见趋势,洞察变化,是一种典型的企业家精神。

对于企业家而言,要生存,就要认识趋势,就要认识变化,就要认识不确定性。有变化就有趋势,有趋势企业家就需要应对。对企业来说,“不确定性”永远存在,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中这一点更为明显,企业家往往很难确定企业的未来,很难确定自己的战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社会的认识、对趋势的认识失之片面,流于表面。不确定性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管理者必须学习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发展的机遇和变动的机遇。

正是因为不确定性的广泛存在,预见性才显得尤为关键,领导者应当能够预见趋势的发展。领导者无须把不确定性当成威胁,应积极衡量它将带给企业什么机遇,因为“意外事件”和“不一致性”恰恰是公司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家而言,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学会如何创新和准确地预见形势,显然比具体的管理技巧要重要得多。

企业家要感知外在世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变化,外部的变化是一种趋势、一种社会潮流、一种新模式的突破,而能否感知这一切,取决于管理者是否具有高度敏感和富有洞察力的心。

拥抱变化是在不断地创造变化

我个人理解,这么多年来阿里巴巴最独特的一点就是拥抱变化。人,特别是既得利益者一定是害怕变化的,其次,很多人只是在适应变化,而阿里巴巴这个词比较过分,叫“拥抱变化”。

——马云

互联网行业本身就是变幻莫测的,它的发展以及未来都不能真正被人看清楚。事实上,整个互联网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发展起来的。“以变制变”,让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如鱼得水,变化的形势反而给了马云更多的机会,他在变中准备,在变中求胜。

拥抱变化

马云在2008年3月湖畔学院讲话中曾经说道:创新这个词大家很熟悉了,全世界全中国都在讲创新,但是创新到底是什么?你创新了吗?你做完以后,人家说,哇!你好创新。但是创新是做完以后才发现的事情吗?你在做的时候知道在创新吗?其实创新是寻求变化的一条路。

创造变化、拥抱变化是我自己的理想。我个人理解,这么多年来阿里巴巴最独特的一点就是拥抱变化。人,特别是既得利益者一定是害怕变化的,其次,很多人只是在适应变化,而阿里巴巴这个词比较过分,叫“拥抱变化”。

但是变化是很难的,尤其在好的时候要变化更难。不好的时候变也变不 好,出现危机了,要找新的CEO了,开始寻找救星了,这个时候变不好了。世界上没有多少救星的。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修路,风调雨顺的时候做准备,太阳升起时买雨伞。

拥抱变化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创新。拥抱变化是在不断地创造变化。变化有的时候是为变而变,但更多的时候你要比别人先闻到气味不对。这个就属于创造变化,为了躲开想象中的灾难,为了抓住想象中的机会,你要不断地去调整。所以“拥抱变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点,大家要去理解,就是这个变化绝对不是不好的变化,而是说你对灾难的预测,对好趋势的预测。

“拥抱变化”的学问非常深,因为它是创新的体现,也是一个危机感的体现。一个没有拥抱变化、创造变化的人是没有危机感的,一个不愿意去创造变化和拥抱变化甚至是变化自己的人,我不相信他有创新。变化是最可能体现创新的。

学会在变化中求生存

当别人都说“以不变应万变”时,马云却说“拥抱变化”。阿里巴巴不仅有“三个代表”,还有“四项基本原则”,这四项基本原则的第一项就是: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对于“唯一不变的是变化”,马云是这样解释的:“我们在不断的变化中求生存,在不断的变化中求发展。如果发现公司没有变化,公司一定有压力,所以说我希望告诉你们每一个人,看看你自己的成长,是否带来变化,Transformation也是变化,我们的网站,Traffic(交易),我们的Revenue(收益),各方面是不是有变化,我们的服务策略是不是有变化。我们要不断地去适应这种变化,如果你觉得昨天赢的东西你今天还要希望这样赢,很难了。一定要创新,变化中才能出创新,所以要学会在变化中求生存。”

马云在建立阿里巴巴时,很多电子商务公司都是面向大企业的,马云认 为阿里巴巴不能也这样做。顺应时代的变化,马云认为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公司模式很可能走向终结。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对一家公司而言,不需要太多资金就能进入国外市场,从互联网大量的即时性信息中,中小企业可以很方便、很及时地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当时很多人还不知道电子商务是什么,马云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新事物,并意识到电子商务一定能为这个时代带来巨大变化。这样,马云便想:“我为什么不能给众多的中小企业一个网络出口呢?”于是,不同于当时任何电子商务模式的模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阿里巴巴”就这样诞生了。

可以说,阿里巴巴自诞生之始就是变化的产物,随后在互联网的风雨突变中,不断地应对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着变化。伴随着变化,阿里巴巴一直走到今天。

做好今天的事,准备好明天的事

一个伟大的公司绝不仅仅是因为能抓住多少次机会,而是因为能扛过一次又一次的灭顶之灾!

——马云

如果一个企业只顾眼前的发展,丧失了危机观念,就好像一个人闭着眼睛开车一样,早晚会出事。怎样做好准备呢?那就是切实做好今天该做的事,并时刻树立危机观,对企业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为企业未来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好准备。

企业要有危机意识

危机无处不在,如果不懂得以危机作为自己成长和进步的动力,企业将难逃失败的宿命。几乎所有成功的企业,要想持续发展,都必须注重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

对于有些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做不好今天该做的事,而是缺乏危机意识,无法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那些处在高速成长期的企业,只看到自身的快速强大,而忽略了在瞬息万变的商海洪流中可能面临的危机:金融危机、产品安全危机、品牌信任危机、人事动荡危机……

比如,海尔集团以“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为生存理念;小天鹅公司实行“末日管理”战略,坚守“企业最好的时候,也就是最危险的时候”的理念;还有已经成为“全球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的百度,其创始人李彦宏却始终在公司上下传达“百度离灭亡只有30天”的警示……这些强大的企业无时不保持着居安思危的警惕性,注重防患于未然,才使企业始终保持着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2000年新世纪伊始,在“网络股”泡沫破灭的寒流还未侵袭中国,国内通信业增长速度仍保持在20%以上的时候,华为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而正是这个时候,任正非却大谈危机,认为“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他的那篇题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后来在业界广为流传,深受推崇。当然,“华为的冬天”并非只是华为公司的冬天。正如文章最后所说:“眼前的繁荣是前几年网络大涨的惯性结果。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那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那时,谁有棉衣,谁就能活下来。”

马云那篇《冬天的使命》与《华为的冬天》恰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带给我们这样一个重要启示——最危险的情况是你意识不到危险。繁荣延续时间长,意味着冬天要来了。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危机总会不知不觉地到来,因此,企业家不得不预先做好准备。

有准备地“过冬”

在全球经济的冬天渐渐逼近之前,嗅觉敏锐的马云已经开始准备如何过冬,并且已经为在严冬中积蓄力量做好准备,以迎接阿里巴巴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在2008年7月23日马云写给阿里巴巴集团全体员工的内部信——《冬天的使命》一文中,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天,马云发出了“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准备!”的呼吁。对此,马云提出了两点过冬的措施:第一,要有过冬的信心和准备;第二,要做冬天该做的事。

在马云看来,形势比人强,变化总比计划快。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仅要把今天的事做好,还要有危机意识,准备好明天要做的事。面对互联网的冬天,阿里巴巴只有做好过冬的准备,在严冬中“深挖洞、广积粮”,酝酿整个集团下一个十年发展计划,并帮助中小企业一起度过漫长的冬天,才是长久的发展之道。

马云认为,作为企业领导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洞察未来的市场是什么,CEO最困难的是要把灾难扼制在摇篮之中。

尤其是电子商务公司,要想稳步发展、获得成功,必须能够防微杜渐,站在整个大行业、大市场的全局高度上,在危机来临前或者危机刚刚萌发时,及时调整策略,及时遏制危机的蔓延,才能持续生存下去。

【延伸阅读】

面对各种无法控制的变化,真正的创业者必须懂得用乐观和主动的心态去拥抱变化!当然变化往往是痛苦的,但机会却往往在适应变化的痛苦中获得!

我们在思考、在倾听、在关注、在调整完善,在……但也在成长中经历变革的痛苦!!

我想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和大家交流一下如何面对变化。在我看来,今天所有在网上经营的人全是创业者。创业成功与否,心态非常重要。

在阿里巴巴公司的文化里有一条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拥抱变化!我们认为,除了我们的梦想之外,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是个高速变化的世界,我们的产业在变,我们的环境在变,我们自己在变,我们的对手也在变……我们周围的一切全在变化之中!

面对各种无法控制的变化,真正的创业者必须懂得用乐观和主动的心态去拥抱变化!当然变化往往是痛苦的,但机会却往往在适应变化的痛苦中获得!

我们在过去的七年里和我本人近十年的创业经验告诉我,懂得去了解变化,适应变化的人很容易成功!而真正的高手还在于制造变化,在变化来临之前变化自己!!

任何抵触、抱怨和对抗变化的不理性行为全是不成熟的表现,很多时候还会付出很大的代价的。因为你不动,别人在动!这世界成功的人是少数,而这些人一定是能够在别人看来是危险、是灾难、是陷阱、是……中冷静地找到机会!所谓危机,危险之中才有机会!

阿里巴巴几乎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变化,我以前总是强迫自己去笑着面对并立刻准备调整适应(哈哈,当然很多时候也一定会骂骂咧咧的)。而今天,我们不仅仅会乐观应对一切变化,而且还懂得了在事情变坏之前自己制造变化!!

商场不是战场!商场上是对手不是敌人!商场上没有永久的对手也没有永久 的朋友。走向竞争合作的产业才是走向成熟的表现!只有一个成熟的产业才能诞生一批成熟的企业!阿里巴巴有责任推进这样的进程!决不像外面的专家们(呵呵)说的那样,我们目前处于被动局面!我希望在未来的中国互联网发展中,我们也能参与到这样的竞争和合作中去。

人要成功一定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绝大多数人却是在变化中放弃的,其实非常的可惜和遗憾!!!!!

今天的淘宝网不是要思考如何赚钱,而是要思考如何做成全世界最好的!!

我们觉得这是一种先进的思想。淘宝网在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发展中,必须永远秉承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我们想走别人不敢走或没人敢走的路!因为我们年轻!!还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在创造中国电子商务的历史!

放弃是很容易的,但我们决不会放弃我们第一天的梦想!

——本文节选自《马云谈拥抱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