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6
孙正义跟我都选择“一流的实施,三流的Idea”
——马云的“执行课”

正如马云所说:执行力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行动第一,想法第二;结果第一,过程第二。行动是连接想法和结果的桥梁,要想得到结果,除了行动,别无他法。如果没有行动,没有执行,那再好的想法也只能是想法,都只能是空口白牙说瞎话。

先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做事

大家要做正确的事,还有正确地做事,这是两个含义。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如果你方向选错了,你做得越对死得越快。

——马云

在马云看来,方向比距离更重要,不走弯路,就是捷径。首先做正确的事,然后正确地做事,这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很重要的工作理念。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人或者组织而言,“做正确的事”都远比“正确地做事”重要。

方向比距离更重要

曾经有人询问马云有关阿里巴巴应对危机的策略,马云说道:“首先是不是做了正确的事,其次是不是正确地做事。”如果首先做正确的事,方向对了,即使走得慢一点也能一步步地靠近成功。做正确的事,就是朝着目的地直线行走,而不是在错误的方向上一路狂奔。

做正确的事,再正确地做事,这是马云的一贯作风。他这样说过:一个正确的制定战略的过程,首先要做正确的事,再是正确地做事。你做正确的事,就可以事半功倍,如果你做的事是错误的,后边做得越正确,死得越快。

试想,在一个生产型企业里,员工在生产车间,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生产产品,如果产品质量、操作行为都达到规定的标准,说明员工是在正确地 做事。但是如果这个产品在设计上本身就存在很大缺陷,根本无法投放到市场上,或者它根本就没有买主,没有用户,那么,这就不是在做正确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员工做事的方式方法多么正确,其结果都等于零。

“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有着本质的区别。“正确地做事”应该是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的,如若不然,那么“正确地做事”将变得毫无意义。即使将事情做得再正确,也是没有任何实际效能的。所以,首先,要保证去做“正确的事”,然后才存在“正确地做事”的问题。做正确的事就好比射击前的瞄准,正确地做事就是瞄准后再射击。没有瞄准的射击是没有意义的。

例如,在一个糖果商店中,店里明明有许多营业员空闲,顾客却宁愿挤在同一个柜台前买糖,难道是其他营业员不热情或者短斤缺两?

原来,受顾客一致欢迎的那个营业员每一次抓糖果的时候,第一次一般都不会超过顾客所要的分量,然后,当着顾客的面一点一点地加进去,直到分量足够为止。

顾客看到的是不停地加糖,心里觉得很满意,当然也就愿意光顾这个营业员的柜台了。而其他的营业员往往是第一次抓很多的糖果,然后再不停地减少,顾客们心里当然就不舒服了。

由此可见,同样是卖糖果,同样的分量,因为方法不同,结果迥异。以正确的方法做事,才能一步步抵近完美,迈向巅峰。

坚持做正确的事

马云在2007年第四届网商大会演讲中指出:

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实力是什么?在座的每个人,你的企业多大多小,不管你管5个人还是5000个人,你要比任何人有抗击打能力,就是经历失败的能力。

另外,有件事情很重要,大家要做正确的事,还有正确地做事,这是两个含义。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如果你方向选错了,你做得越对死得越快,所以我觉得我比较幸运,阿里巴巴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电子商务这个方向。

我觉得很多人都在讲第一桶金,我想给在座所有网商群体讲,网商群体一定要成为,也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诚信的商帮。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线下见面,所有东西都靠诚信一点一滴建立起来,如果我没见过你,如果我要做生意,从几百万到上千万,必须一点点起来。

网商逐渐长大起来,最重要的是诚信,所以要做最正确的事情,网络大力投入诚信建设,做的过程当中不要寄希望一夜之间暴富。大家现在觉得阿里巴巴很有钱,马云你肯定很有钱,你别给我忽悠,我像你这样,我也正确地做事情了,我没有你那一桶金,所以我要先搞一桶金,搞了第一桶金自然会诚信的,不是这样的。

一直以来,马云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曾经在给阿里巴巴全体员工发送的题为《为理想而生存》的内部邮件中讲到:促进新商业文明、坚持理想和使命一定要付出巨大代价,但阿里巴巴从来不会因为利益而改变自己,呼吁全体阿里人坚持走正确的道路,坚持原则、坚持理想、坚持使命的发展之路。

马云表示,创造新商业文明一定会破坏大批既得利益群体,“我们要和各种势力做斗争,包括巨大的黑色产业链中的恶势力。”他坦承,互联网是一个大世界,淘宝网也是个大社会,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很多人怀疑一切,打击一切,否定一切……人们不相信还有人会做好事,还会有人会为理想和原则而工作。”

“我们从来不会因为利益而改变自己,更不会因为压力而放弃自己的原则!”马云继而直言,“我们将会面对任何挑战……我们宁可关掉自己的公司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原则!今后我们希望全社会来监督我们的商务政策调整, 假如我们的调整政策违背了开放、透明、分享、责任的原则,我们一定会认真倾听而修改。否则我们将会犹如捍卫生命那样捍卫我们的使命!”

正是因为马云一直都在领导自己的企业团队坚持原则,坚持走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所以,即便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等,曾经遭遇众多阻力、犯过很多错,但它们却依然能够走上恢复健康的发展状态。

建立自我,更要追求忘我

建立自我,反正别人说我好也好、坏也好,就是这么一个人;追求忘我,别人不管骂我、表扬我,我觉得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属于阿里巴巴,不属于我。

——马云

建立自我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做真实的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肯定自我,决不动摇,对自己始终充满信心。然后,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做到忘我的境地,要真正完全地将自己奉献出去,这样你的价值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不完美,但要敢于建立自我

马云在2007年8月湖畔学院讲话中曾说道:

今天讲的也许是错误的,但这是我们的决定,告诉大家我们不是一个perfect man(完美的人),我们是有个性的。

王安石当年变法,所有人骂他,但今天看来对北宋是有利的。对于阿里 巴巴的任何想法,要50年以后看、80年以后看,只有这样才能看得远一点。

彭蕾给我推荐一本书《政界往事》,北宋为什么昌盛,分析很有道理。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他做了一个政策,文官当将军,领导军队的全是文官,文官当政之后,文化兴旺,结果国力最差,金国、辽国轮番来打。没有对错之分,就怕公司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拥抱变化有一个主旋律,使命感不能变、价值观不能变,这些不能变形。所以说是建立自我。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大家都看到,只有忘我,才能追求自我。我的今天,我觉得这八个字,我好像还可以:建立自我,反正别人说我好也好、坏也好,就是这么一个人;追求忘我,别人不管骂我、表扬我,我觉得阿里巴巴这个名字属于阿里巴巴,不属于我。

诚如马云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马云也曾多次在演讲时自嘲自己的长相“奇怪”,他有一张像外星人的脸:瘦、头小、额宽、眼距较宽、嘴瘪小、肤色薄白。但他从不乏对自己的那份十足的自信!或许如他所说的:“人的智慧和外貌是成反比的。”

不完美不是我们的错,而且不完美并不妨碍一个人的成功。相反,不完美却又不敢标榜自我、建立自我,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抛开利益,追求忘我

马云在向李嘉诚讨教成功之道时,李嘉诚跟马云一行说了这样一段话:一个成功的人应该是一生都在追求“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境界。马云非常认可这八个字,在他看来,一个人想真正成功,就应该以忘我的精神,建立自我的一种原则。把自己看轻,把利看轻,把“私”字看轻。

在《赢在中国》第一赛季晋级赛第三场,马云在点评参赛选手陈洁的时候,再次重申了这八个字的内涵:“重要的不是这场比赛的赢,而是未来的 赢。从直觉上来讲,我最信任你,作为投资者,我愿意把钱给你。你明白自己要什么,比较实在,我觉得投资者都需要实在,但是对于你的商业模式,我们确实没有听得太清楚。最后给你一些建议:建立自我,追求忘我。你有自己的个性,你必须忘掉自己,上一个公司是因为什么原因让你离开?可能是利益。创业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的利益抛开。”

1984年马云几番辛苦考入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专科,分数离本科差5分,但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幸运地上了本科。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HOPE,希望的中文译音),最初翻译社月盈利甚至不够交房租。

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去义乌,卖小礼品,卖鲜花,卖书,卖衣服,卖手电筒。“喏,看见那个大狼陶狗吗?当年我就卖过它。”记者采访马云时,他兴奋地指着一个卖小玩意儿的人说道。

那两年马云就干成了这件傻事,不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而且他是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如今,海博是杭州最大的翻译社。“我当时认为一定会有需求,应该能成功。”

其实无论在马云创业的哪个阶段,他都做到了抛开利益,建立自我,追求忘我。所以他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创业如此,守业更如此。

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

企业只需要一个思想家,其他的都必须是“立刻、现在、马上”的执行者。

——马云

好的决策是企业成功的前提,企业中从来不缺战略家,但是再美好的战略如果没有执行,那也只是一场空想。

执行力是一流企业和不入流企业的显著区别。一个企业的成功,三分之一靠策略,三分之二靠执行。马云曾和软银集团总裁孙正义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水平,与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水平,哪一个更重要?”两位“时代先锋”给出了一样的答案: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水平。

一流企业的执行力就像军队一样说一不二,这样有纪律的正规军打那些拖三拉四的杂牌军,想不胜利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企业家一定要注重培养团队的执行力,将战略战术都落到实处。

企业只需要一个思想家

“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立刻!现在!马上!”酒店房间内,突然传出马云愤怒的叫喊声。

是什么让马云如此气愤呢?原来,马云有一次在长城看到涂鸦式留言,如“某某到此一游”、“某某到此留念”这样的话语,深受启发。他认为阿里巴巴应由网上论坛BBS按行业分类发展,因此,马云要求技术人员对BBS上的每一个帖子进行检测并分类。结果他们不同意。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后来,马云回忆说,当时自己真想立刻飞回去,猛拍那些技术人员的脑袋。

马云的愤怒让技术人员不得不做出让步,也正是因为他的强硬要求,阿里巴巴的发展方向最终才确定下来,获得有效的执行。他的这种作风,也使得企业在网络泡沫时期不仅坚持下来,而且实现了赢利。

工业时代的发展是人工的,而网络时代一切都是信息化的。信息瞬息万变,难以预测,因此,马云认为成功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立刻、现在、 马上”干出来的。

高效率的执行,是阿里巴巴成功的一大法宝。马云曾将阿里巴巴称为“一支执行队伍而非想法队伍”,他多次强调,迅速地去执行一个错误的决定要好过优柔寡断或者没有决定。因为马云知道在执行的过程中,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并改正错误。

马云在创业之初就懂得这样的道理:企业只需要一个思想家,其他的都必须是“立刻、现在、马上”的执行者。

阿里巴巴创建初期50万元的原始资本就是马云与18个创业同伴在家中募集的。从此,马云的家成了阿里巴巴的办公室,员工住的地方不能离马云家超过5分钟,每天深夜回家睡几个小时马上又开始工作,“立刻、现在、马上”的思想得到充分的体现。

阿里巴巴唯一的思想家,就是马云自己,他不仅像个布道的牧师,更像一个极具魄力的教练,能将自己的思想化为员工超强的执行力,来书写阿里巴巴的传奇。

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

马云在参与《赢在中国》的节目中曾与名叫石乐华的选手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马云:以一流企业作标准,大概是想推广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你做的东西就是卫生间里的马桶、脸盆,你想推广一个什么样的标准?

石乐华:这个标准是这个样子的,你的坐便器,或者你的洗手池,还有毛巾等等一系列的,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国家建立一个标准。但是目前来讲,因为卫浴市场发展的历史也就十余年,所以现在就面临很多的空白。现在国家致力于整合这一块的政策,有一部分产品厂家在致力于去参与,现在没有形成龙头地位,这是我们要参与做的一件事情。

马云:你凭什么去整合别人,我为什么要跟着你去被别人整合,100万人民币就能整合我,凭什么,你给我讲三条理由,除了100万人民币以外,你说我要跟着你的标准去走,你能整合我?

石乐华: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我们现实的基础,因为我们现在做卫浴已经做了5年,在业界已经有一定的名气,这是第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是我个人的思路,目前有很多中小卫浴,全世界或者全中国卫浴生产企业最起码有几千家,但是真正开拓自己思路的人,或者具备这个理念的人是非常少的,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出现这样的联盟。第三个理由,就是我对自己的信心和实力。

马云:拿TOTO说,它在你前面做,你准备怎么应对,像TOTO这样的公司或者美标这样的企业,挺不错,钱比你多,你有5年历史,那哥们儿说有100年历史,做得比你更好,你怎么办?

石乐华:这是市场定位的问题,就算TOTO来整合都没有关系,就像我们理解奔驰跟广州本田没有市场冲突一样。

马云:谈一下我的看法,我感觉你的条理很清晰,心态很好,你的激情跟别人不一样。很多人把创业者看成激情澎湃的人,你对自己的信念非常坚持,坚持自己的并购、整合是有意义的,尽管也许评委也好,其他人也好,说你不靠谱,你凭什么整合,虽然你自己内心信念的坚定很符合创业者的素质,但是我这里想讲的是,在整合的要素当中你讲到理念和信心,我自己这么看,值钱的东西好像不是理念,真正值钱的东西就是你创造的价值,脚踏实地的结果。很多人说我有非常优秀的理念,我听太多了,这世界上没有优秀的理念,只有脚踏实地的结果。所以不要用你的理念去整合别人,而是用你创造的价值给别人带来好处。

要跟经历过磨难的公司合作

我喜欢跟经历过磨难的公司合作。

——马云

投资大师巴菲特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只有大潮退去才能知道谁在裸泳。在经济状况好的时候,那些一夜成名的明星企业备受关注,但是一遇到市场危机,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被打回原形。

能够度过寒冬的企业必须拥有扎实的内功,不仅来自于市场销售数字,更要有主导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体系及相应的战略组织框架。因此,企业要成就卓越,仅仅区别于供应商或竞争对手还不够,还必须在市场上时刻保持领先的地位。即在市场上,无论是企业形象还是市场份额,都要确保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用户的信任。

磨难是企业做大的必经之路

在磨难之中,你当然需要借鉴别人的最佳实践,以减少过程中的痛苦,但是你千万不能错过每一个锤炼自己的机会。杰克·韦尔奇曾说,一个企业的战略只需要5页PPT就够了;然而,如果没有经过多年的磨难与思考,你如何确保如此短的篇幅能够体现出你的企业智慧?

面对危机,每一家公司的收入都会锐减,但只要通过一些科学、先进的组合,依然可以获得“赢”的结果。著名经济与管理学家阿里·德赫斯曾在他的著作《长寿公司》中说:“度过了无数寒冬的长寿公司历经战争、经济萧条、技术和政治变革的洗礼,却总能够将自己的触角伸 展开,坦然地面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一切。一句话,它们擅长学习和适应环境。它们对环境非常敏感,能够与时俱进,关注变化,适应市场,适应外界的需求。”

当然,除了企业外部环境的恶劣会影响企业生存外,企业自身在成长期也会遭遇种种的困难。首先,在初创期,企业信用不高,融资渠道匮乏,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失败,而一旦失败,没有人会为你输血。这一阶段,企业必须为生存而维持收支,这样才不至于夭折。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知道有收入不等于有利润,有利润不等于有真金白银。很可能你以为你在赚钱,实际上你却在亏损。这是初创期的磨难。

其次,在成长期,很多企业渡过了生存危机,开始扩张,需要大量资金发展市场和扩大生产。企业收入在剧增,但应收账款也在剧增。这时候最危险的,莫过于管理者被前期的胜利冲昏头脑,再投入时没有节制,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这种悲剧在国内一再上演,表现形式不一,但最终的结局一样——企业破产倒闭。这是成长期的磨难。

最后,在企业的成熟期,企业的业务趋于稳定,现金流充裕,但利润开始减少,成长乏力。这时候的当务之急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企业的效率,想办法降低成本,保持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二是探索新的业务,测算好新项目的投入产出。但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成本控制缺乏方法,或者投资盲目,导致很多项目迅速失败。这是成熟期的磨难。

不管企业处于哪个阶段,只要胸有计划、勤于行动、注重控制、持续改善,就能化解种种磨难,在战胜磨难的过程中企业会越来越强大。可以说,磨难是企业在行业中做稳做大的必经历程。

与经历磨难的公司合作

2005年中国商业互联网已经诞生10周年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人士认为,2005年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经历了互联网发轫时的狂热、互联网泡沫后的精彩、纳斯达克上市时的汹涌之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这一年,国内外巨头同台唱戏连横开阖更为微妙和精彩;资本角逐与战略布局更为宏大和直接;搜索和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新领域跑马圈地更为决绝和激烈。从这个层面上讲,2005年更可以因其竞争的日益国际化、规模化、白热化,以及对未来战略方向的重新把握和判断,而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元年”。

2005年9月10日,互联网业界盛会“西湖论剑”在杭州西子湖畔第五度召开。第五届“西湖论剑”的主题为“天下”。美国前总统、极力推广互联网经济的比尔·克林顿,以及包括世界顶级互联网公司的CEO和中国本土互联网公司的CEO出席了本次盛会。

正是在那一年的8月,雅虎以10亿美元加上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交换阿里巴巴集团39%普通股(完全摊薄),并获得35%投票权。雅虎中国的资产包括雅虎门户、搜索、IM产品、3721等。

通过此次交易,阿里巴巴业务涵盖电子商务、搜索、门户和即时通讯,成为当时互联网公司中业务覆盖范围最广的一家。马云解释雅巴战略合作原因时称,“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电子商务和搜索引擎。未来的电子商务离不开搜索引擎,今天获得的整个权利使我们把雅虎作为一个强大的后方研发中心。”

然而,在搜索引擎领域内,不只有雅虎一家,马云为什么看中了雅虎?在“西湖论剑”中,马云给出了让众人疑惑的答案——“我喜欢跟经历过磨难的公司合作。”

【延伸阅读】

分众传媒的江南春曾说过:“有创意的人很多,但能执行创意的人很少。”马云也认同这一点。马云在创业之初就要求员工具有很强的执行力。阿里巴巴刚创办的时候,公司内部对网站的未来还是充满疑惑,因为那个时候资本市场宠爱的是新浪、搜狐这样的门户网站。而阿里巴巴的模式是独创的,当时还没有多少人能认识它的价值,但是马云有自己的想法。

有一次旅游时,在长城看到的涂鸦式留言“张三到此一游”、“李四到此留念”使马云受到了启发,他认为阿里巴巴应由网上论坛BBS按行业分类发展。因此,马云当时要求技术人员将BBS上的每一个帖子检测并分类。技术人员认为这样做将违背互联网精神,但是马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用户方便、快捷地利用阿里巴巴,所以他坚持己见。其他人不同意,拍着桌子同马云吵。争吵达到最激烈时,马云仍不改初衷,他始终认为方便用户才是对的,自己的思考也是对的。马云在外地,通过电子邮件要求技术人员立即完成这一程序,他们还是不同意。

马云发怒了,正在外地演讲的他真想立刻飞回去,猛拍那些技术人员的脑袋。他抓起长途电话,尖声大叫:“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立刻!现在!马上!”

由于马云的强硬要求,阿里巴巴的发展方向最终确定下来,并获得了有效的执行。这也使得阿里巴巴在互联网泡沫时期不仅坚持下来,而且实现了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