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企业战略,更多的人首先想到的估计就是类似竞争机制、财务政策、组织结构等一系列管理学概念。而马云认为:战略首先就是找机会,找机会就是找潜在客户;其次考虑能为客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第三就是研究如何传递价值;第四是如何通过知识更新战胜竞争对手。这四点你在管理学概念里找不到,因为它来自真正的企业实践。
如果一个决定出来以后有90%的人说好,你就把这个决定扔到垃圾桶里去,因为那不是你的。别人都可以做得比你更好,你凭什么?
——马云
逆向思维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它能帮助你拓展思路,开阔眼界,抓住本来没有意识到的好主意、好方法,有助于你开拓自己事业的蓝海领域,取得全新的成就。马云创立阿里巴巴以及之后的许多成功决策都与其逆向思维紧密相关。
1999年2月21日,阿里巴巴召开第一次员工大会,会上马云说出了自己构想的网站模式:不做门户,也不做B2C,而是做面对中小企业的B2B。这个“疯狂”的想法,让会议的争论异常激烈。
当时的中国互联网市场,虽然美国的三大模式(门户、B2C、C2C)都能找到,但绝大多数都是门户网站。会议上多数人认为做门户网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但马云坚决否定了这个提议,他说:“大部分人看好的东西,你就不要去搞了,已经轮不到你了!”
马云的构想起源于1999年2月,他在新加坡参加的亚洲电子商务大会。马云由会上发言人大多为欧美人士想到,欧美电子商务市场,特别是B2B模式 是针对大企业的,而亚洲电子商务市场主要在中小型企业,于是他决定创办一种中国没有,美国也找不到的模式。
马云曾不止一次地说:“如果一个决定出来以后有90%的人说好,你就把这个决定扔到垃圾桶里去,因为那不是你的。别人都可以做得比你更好,你凭什么?”这就是马云的逆向思维方式,看起来疯狂,却往往有效。
逆向方法就是大违常理,从反面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时候,对问题只从一个角度去想,很可能进入死胡同,因为事实也许存在完全相反的可能。有时,问题实在很棘手,从正面无法解决,这时,假如探寻逆向可能,反倒会有出乎意料的结果。
传统观念和思维习惯常常阻碍着人们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展开,逆向思维就是要冲破框框,从现有的思路返回,从与它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难题的办法。常见的方法是就事物的结果倒过来思维,就事物的某个条件倒过来思维,就事物所处的位置倒过来思维,就事物起作用的过程或方式倒过来思维。
生活实践也证明,逆向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它对于全面人才的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马云曾在阿里巴巴第一次员工大会上讲:
1995年我做出的决定,我对自己讲可能改变了自己一辈子所从事的事业。而今天,我把大家请过来,跟大家探讨至少五年十年我们要做的事情。
雅虎的上市,亚马逊的上市,这一系列公司的上市,导致我们在想,Internet是不是已经到了顶点?雅虎是不是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我们再跟下去的话是不是太晚了?所以我们大家今天到这里来都很着急,都在想我们这么做下去前途在哪里?到底有没有希望?玩下去玩一个什么东西出来?我们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大家可能都带来了方案,我们从基础做上去以后的好处在哪里?
在大家都觉得是一个机会的时候,我们不去凑热闹。而越在大家都还没有开始准备,甚至避之不及的时候,往往正潜伏着最大的机会。
阿里巴巴最大的财富不是我们取得了什么成绩,而是我们经历了这么多失败。
——马云
一个崭新的行业,错误不可避免。为何有的企业因错而兴,有的企业因错而亡?区别在于:错误大小;如何对待错误。大凡失败的网站都毁于大错之中。所谓大错是指战略上、方向上、模式上的错误,例如瀛海威就是由于其战略方向错误,理念太过超前。大凡成功的网站都是基本没犯大错,又能正确对待错误,迅速纠正错误。
马云在阿里巴巴集团湖畔论道演讲中曾讲道:
阿里巴巴这两年跟其他公司有什么区别?没有什么大区别。就是有些东西我们是极其关注的,做一个产品,把销售体系建起来。但有些东西我们又不专注了,我们在按照书本上的做。我们犯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迷信书本知识。
我买了收购的书过来看,尊重人才,不开掉人,留下等于尊重他们,这完全是一个错误的思想。但是人只有犯过错误才知道错误。
千万不要觉得培训对你有帮助,关键是听过之后实践。我跟李琪,我们 两个沟通,他讲了一个故事很有意思,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错误地认为,他会犯的错误我不会犯,我肯定不会犯的,他那么傻,结果自己上去发现还是一样的错误。
我们的阿里巴巴要想走向创新,相对来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这些人不要怕犯错误。怕犯错误,我们就不会有明天了。也不要觉得一定是怎么样,大胆尝试,B2B、C2C,在未来的变数很多,但是有一样东西,我刚才讲了,我们要引进各种各样的人才,包容各种各样的人才。
互联网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和拷贝。纵观整个互联网成长史,任何一家网络企业都不可避免会犯错。
马云对此毫不忌讳,他说:“阿里巴巴最大的财富不是我们取得了什么成绩,而是我们经历了这么多失败,犯了这么多错误,我说阿里巴巴一定要写一本书,这里是阿里巴巴曾经的错误。这些错误,你听了会笑着说,那时候也犯过。但是有一天如果有重要项目就不要派常胜将军上去,要派失败过的人上去。失败过的人,会把握每一次机会。你不要看今天很风光,我前面犯了很多错误,今后也会犯很多错误的。”
2006年5月10日,淘宝网推出名为“招财进宝”的新型收费增值服务。通过这次项目,卖家可以花钱买一个“推荐位”,让自己的商品出现在淘宝网浏览量最大的位置上,以利于商品销售。在淘宝网高调宣布继续免费三年之后,这项有偿增值服务被众多网民认为是“变相收费”,并有一些卖家联合酝酿于2006年6月1日集体罢市以表抗议,有很多网民甚至威胁说如果淘宝网不取消“招财进宝”,将跳槽到其他个人电子网站。
发起“招财进宝”这项服务,马云的初衷是好的。马云说:“淘宝目前有2800万件商品,日交易量达4700万元,如果没有搜索,买家很难去寻找商品。”而 搜索必然会牵涉排名,“价格是相对客观的排名标准”。马云称,如果排名不收费,那么为了争第一排位,卖家会疯狂做假的交易量,搜索将会乱套。
无论马云和淘宝网发起这项服务的初衷是好是坏,从最终的效果看,这都是一次错误的决策。
2006年5月29日,针对愈演愈烈的“罢市”危机,马云以“风清扬”的ID发表了题为《谈谈拥抱变化》的帖子,对“招财进宝”的初衷进行了诚恳的剖白,并希望网民能够谅解和支持,“罢市”危机因为这篇文章的发表得到了一定的缓和。6月1日,马云决定在淘宝网上公开投票来决定“招财进宝”的去留,短短半天时间,就有9万余人参与投票。从当天的结果看,选择“对招财进宝进行不断地完善,保留招财进宝”的占38%,选择“目前不完全适合淘宝,取消招财进宝”的占62%。最终,淘宝网决定取消“招财进宝”,并将期间所收取的费用全部退还。
事后看来,“招财进宝”虽然是马云和淘宝网的一次“错误”决策,给淘宝网乃至阿里巴巴和马云本人的名誉都带来了一定的破坏,也造成了一定资金损失,但马云面对错误的态度是诚恳的,处理方法是有效并且及时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这次错误的破坏力,没有让这件事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阿里巴巴曾经犯过错,淘宝也曾犯过错,马云对待错误的态度是:直面错误、迅速纠错、不犯同样的错误。
直面错误就是公开承认错误,公开承担责任。这一点从马云大会小会上的公开讲话就可以看出。
迅速纠正错误就是知错就改,立即调整,包括毫不手软雷厉风行地动大手术。阿里巴巴“寒冬时节”的裁员、消减成本、整风、培训都是纠错,纠错的成果是使阿里巴巴成功“过冬”。
不犯同样的错误就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善于化错为宝。淘宝创业过程中基本没犯阿里巴巴的前期错误就是个成功的范例。
阿里巴巴在其发展过程中基本没犯大错,否则阿里巴巴恐怕早就走向衰 亡了。但“小错”、“中错”并不少,例如扩张地盘时太过盲目、过早国际化、迷信国外来的高管……
正是这些错误使马云成熟,使阿里巴巴成熟。马云正是在不断犯错纠错中变得越来越聪明,并最终成长为一个重量级互联网企业的CEO。
把一个本来不占优势的事情,充分发挥出潜在的优势,是打破常规的真正精髓。
——马云
打破规则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先了解规则、适应规则然后才能建立规则。在中国“入世”谈判的一段时间内,国内也刮起了所谓遵循游戏规则的风潮,大多数企业家在观念上逐步接受了这一观点。不过,在对待游戏规则的态度上,人们很可能在进入另一个误区。这种意识,对于中国所有的企业家,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渴望找到机会的人来说,特别重要。
我们的事业常会遇到资源匮乏的问题,但只要我们肯动脑、善创新,激发脑中的无限创意,就一定能够将问题圆满解决,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无限的价值,令本来不占优势的事情发挥出潜在的优势。
也许我们手里的资源不充足,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们敢想、敢做,有创意在,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亚马逊公司的杰夫·贝索斯通过运用互联网而不是传统的分销渠道,打破了书刊行业的规则。理查德·布兰逊的维尔京集团在多个行业使已经建立的企业模式感受到了压力。零售连锁店梅体小铺的创立者安尼塔·罗德蒂克有意与这个行业内的专家们反着做,并且这项策略使她获得了成功。规则是需要打破的,经常打破一种规则,是以一种新规则产生为结果的,而这种方式,同样也是创新。
事实上,正如熊彼特所分析的那样,创造一种规则,同样属于大规模的创新。既然是创新,就无可非议。相反,一味地遵循规则,可能也正是导致中国整体创新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
资源匮乏,经常是各种创新的根本动因。因此,好的创业者,就是要用新的方式,挑战那些不可能的事情。这方面,马云的确可以算得上中国的“亚马逊之父”。
马云认为,把一个本来不占优势的事情,充分发挥出潜在的优势,是打破常规的真正精髓。杭州相对于国际都市上海来说,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上对于从事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来讲都看似是一个不占优势的地方,但马云还是坚定地把阿里巴巴的中国总部设在了杭州。
对于这个决定,马云曾在2005年青岛网商论坛演讲中说:
到今天为止,我还是坚定不移地相信阿里巴巴总部设在杭州是没有错的。
第一,任何公司都必须贴近自己的客户,客户在哪里你就要在哪里,如果今天阿里巴巴是做电子政务的话,我们就应该搬到北京去。做电子商务必须在离中小型企业最近的地方,也就是说浙江、江苏、广东一带,杭州很好。
第二,北京的企业都相信国有大企业,假如我们在北京,阿里巴巴在那里相当于500个儿子中的一个,谁都不关心你。在上海他们只相信跨国公司, 只要你是微软、IBM,他们像请佛一样请你,中国的本土公司没人理,我们本来准备把总公司放在上海,后来还是放在了杭州。
最后我们突然发现杭州还是自己的家,杭州的几百万老百姓因为阿里巴巴回来而感到骄傲,我们杭州的出租车司机在帮我们做广告,杭州西湖上划船的人虽然不知道阿里巴巴是什么,但知道反正我们有一个公司是阿里巴巴。创新要学会把本来不占优势的项目发挥出潜在的优势。
读书的时间是一定挤得出来的,最忙的人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你在自己最忙的时候告诉自己要学习。
——马云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论从事哪一行业,都要先重视自身的专业知识。不可否认,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且社会知识也总是在变化更新中的。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生命不止,求知不断,只有不断投资于学习,将大脑充实起来,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马云曾在北大国际MBA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讲道:
大学毕业了,拿到文凭,但生活才刚刚开始。以前的考试全是模拟,真 正的考试在你们离开大学才开始。在生活中、工作中,你碰到的是每天的考试,而这些考试是实战的考试。你们今天披上的衣服,拿到的文凭,我告诉大家,这可能都是假的,真正的是从明天开始离开这个学校的时候,你才进入考场,真正进入人生的考场、社会的考场。
在社会上,不要跟人家去比谁更聪明,不要跟人家比谁更能算,是要比谁更能学习,更能欣赏别人。我自己尽管长得不好,但全世界长成我这样的人也不少。我觉得如果你毕业于名牌大学,请你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身边的人,假如你毕业于一个非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你自己,你只有给自己温暖,学会用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你才能在社会的考场上活下去。所以说,以后你们学习的机会很多。
但我再给大家一个建议——永远在最忙的时候去学习。最近,经济环境不好,很多公司把自己的高管送出去读书,我问他们为什么去读书,他们说因为我们现在生意不好,闲着也是闲着,去读读书吧,还有的觉得这是一个福利。读书的时间是一定挤得出来的,最忙的人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你在自己最忙的时候告诉自己要学习。
学习是管理者最有价值的投资,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这样说过,我们站在一个重要时代的门口,一个变化的时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学习力,思想通、想法融,行动才能一致,这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重要根基。
马云说,拿到了学位还要学会忘记它。学位拿到了,只是生活考试的开始。大多数人对青少年的最佳成才之路,形成了一个相当一致的“共识”,即按部就班地从小学直至博士后,这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现在,这条路虽说仍然为绝大多数青少年所钦羡和景慕,但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并非成才的唯一道路。
学校的各种考试已经过去,毕业后面临的社会答卷,那不是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而是真真正正地要做出业绩。“学无止境”,知识永远是学不完的,如马云所说,忘掉你所学到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并且永远在最忙的时候去学习。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后来老禅师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访客恍然大悟。这就是“归零心态”的起源,象征意义是,做事的前提是要有好心态,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获得更大的成就,必须定期给自己的内心清零。
“归零心态”就是空杯、谦虚的心态,就是重新开始。要求我们不能沉迷过去的业绩,要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的变化。“归零心态”的本质就是挑战自我,永不满足。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实现价值的增长。
赵本山有钱,收购辽足,后来失败了;王健林有钱,收购深圳健力宝,后来不玩了;许家印有钱,也懂足球,花了钱,拿了亚冠,成功做了广告,楼卖得更好了。马云也有钱,收购了绿城。大家不禁要问,淘宝式足球能给中国足球带来什么新的变化吗?马云想干什么?
中国足球虽然一直以来都让人扼腕,但马云却认为它是中国体育产业最具价值的一块。马云曾有过精辟的论断:“一只猪,当它长到5000斤,那已经不是猪了。”当然,马云不会放过中国足球“这头肥猪”,他要颠覆房地产大亨对足球的垄断。
而在此之前,马云曾向广大球迷透露,自己完全不懂足球,不爱足球,大学时期唯一一次踢球还曾自摆乌龙。很多人认为马云搞足球有些不够理智。
然而这就是马云,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马云从来不肯重复别人,他倡导淘宝员工在办公室倒立健身,是为了贯彻“另眼看世界”、“倒立者赢天下”的新思维。
马云收购的绿城的三个项目分别是:教育、医疗和足球,三者都是带公益性质的社会事业,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非议。显然,马云图的不是钱,是名,更是一种政治投资。马云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不是因为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该做什么!”或许这就是马云的逻辑。